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传统独特优势,坚决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定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 近日,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攻关专家组,研究下发《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方案》(成年患者试行版)和(儿童患者试行版),以下简称《方案》助力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悉,本次《方案》是当前确保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是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攻关专家组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结合贵州省地域及患者发病特点,在总结已取得治疗经验并汲取江苏省、云南省、安徽省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而成,供临床一线中医医师参考应用。现在中医攻关专家组名单及康复方案公布如下:
中医适宜技术
(一)点穴疗法。
根据不同证型及经络诊察结果(一人一日一方),通过点按刺激不同穴位以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
主穴:太渊、肺俞、足三里、阴陵泉、关元等。
配穴:1.肺脾气虚者,配脾俞、气海
2.气阴两虚者,配膻中、气海、三阴交、复溜、太溪
3.湿热内阻者,配曲池、三阴交
4.湿毒恋肺者,配中府、丰隆、三阴交
5.肝郁脾虚者,配合谷、太冲、公孙
6.根据经络诊察,可选用阳性反应点和(或)反应区。
(二)艾灸。
通过艾绒燃烧之温热刺激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提高患者免疫力。
1.传统灸法: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等。
2.热敏灸:寻找热敏化穴位利用艾热悬灸;结合经络诊察,可在阳性反应点和(或)反应区进行施灸。
(三)耳穴压丸法。
利用药豆刺激耳穴(相应耳部反射区)以缓解躯体症状,调神安眠,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主穴:支气管、肺、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配穴:
1.鼻塞咽痛,配上屏、下屏、外鼻、扁桃体
2.心悸、胸闷,配心、胸
3.腹胀、腹泻及便秘,配大肠、直肠、腹。
4.头晕、头痛,配额、颞、脑干、结节 5.失眠多梦,配额、皮质下、耳背心
6.神经衰弱,配皮质下、垂前
(四)循经按摩法。
循经络走行按摩刺激经络腧穴以培土生金,扶正固本。根据前期经络诊察结果,重点选取敏化经络进行按摩。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
(五)穴位贴敷。
将药物贴敷于人体腧穴,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改善脏腑机能的目的。
常用穴位: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内关、中脘、天枢、鸠尾、神阙、膏肓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命门。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血盛衰,正邪强弱选穴。
(六)拔罐疗法。
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以解表祛湿,使邪有出路。操作时以足太阳膀胱经及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七)中医足浴。
外用泡脚1号方:苍术,黄柏,木通,土茯苓,丹参,忍冬藤各30g,清热利湿通络;
外用泡脚2号方:干姜10g,制附子10g,茯苓30g,赤芍15g,白术10g,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泽兰10g,温阳活血通络。
膳食指导
中医营养膳食指导,扶正除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的改善。
(一)恢复期临床营养膳食指导总则
1.能量要充足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
2.保证充足蛋白质
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
3.摄入必需脂肪酸
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或可用水果烹热后再食用。
5.保证充足饮水量
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亦可。
6.其他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二)恢复期临床营养膳食禁忌
1.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发物
2.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3.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4.慎食寒凉性水果
(三)恢复期患者体质分类膳食指导。
1.体质平和人群。
平素身体状况较好,无基础疾病,无明显不适表现,无明显寒热偏颇者。
适宜:猪肉、牛肉、鸡肉、粳米、小米、土豆、山药、木耳、生菜、卷心菜、西红柿、核桃、花生、苹果、香蕉等。
2.体质偏虚人群。
适宜:鸡肉、鸭肉、青鱼、鲢鱼、洋葱、韭菜、香菇、核桃、腰果、松子、粳米、小米、苹果、火龙果、樱桃、菠萝等。
3.体质偏实人群。
适宜:鲫鱼、鲤鱼、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莲藕、海带、冬瓜、丝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荸荠、白萝卜、山药、花生、梨、猕猴桃、柚子等。
(四)推荐药膳。
1.山芪莲实排骨汤。
怀山药、莲子、芡实各30g,黄芪15g,猪排骨500克。
功效:健脾益肺、祛湿化痰
2.扁豆薏米猪肉汤。
扁豆10克,薏米10克,怀山药15克,猪肉半斤。
功效:健脾祛湿、养阴润燥
3.和中化湿汤。
薏米30克,陈皮12克,瘦肉100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中化湿
4.参芪土鸡汤。
党参15克,黄芪30克,银耳50克,香菇6只,母鸡1只(约1250克)。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固表
5.祛湿醒脾汤。
黄豆、黑豆各50克,瘦肉250克,陈皮1瓣,生姜30克
功效:健脾化湿、理气散寒
6.百合莲子粥。
百合、莲子各30克,红枣3枚,大米200克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润肺
7.黄芪杞子粥。
黄芪、枸杞子各30克,大米200克
功效:补脾益肺、养血生津
8.薏米红豆粥。
薏米仁、红豆各20克,红枣3枚
功效:清热、健脾化湿
9.陈皮核桃粥。
陈皮15克,核桃仁60克,大米200克
功效:健脾益肾,理气和中
10.山药红枣粥。
怀山药30克,红枣3枚,大米200克
功效:补脾益肺,养胃生津
情志疗法
(一)五行音乐疗法。
聆听五音与五脏、五志配合的乐曲,鼓动血脉、调畅情志。
(二)移情易性法
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转移或分散患者某种思维的集中点,免于不良刺激,摆脱不良情绪。
传统功法
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出院后,可采取多种功法;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出院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传统功法。
(一)八段锦。
练习时间10~15分钟左右,建议每天1~2次,按照个人体质状况,以能承受为宜。
(二)太极拳。
推荐每日1次,每次10分钟为宜。
其他方法
(一)呼吸六字诀。
“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依次每个字6秒,反复6遍,腹式呼吸方式,建议每天1~2组,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当天运动方式及总量。
(二)呼吸疗愈法。
主动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训练,可采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或鼻吸鼻呼,释放和疗愈身心。
(三)“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三”指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穴的按摩,“一”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二”是两下肢下蹲为主的体育锻炼。建议每天1~2次,按照个人体质状况,以能承受为宜。
恢复期患者肺康复指导
第一步:缓解呼吸困难(呼吸控制,节能技巧)。
适用于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个人,训练时应不增加不适感,自我感觉舒适。
1.呼吸控制。
取坐位或者半卧位,按自身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放松呼吸(平时的呼吸深度,不用深呼吸),放松上胸部、肩部和手臂,尽可能多地利用下胸部,吸气时下胸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时下胸部向下向内沉,持续2~3次。
2.注意事项。
当呼吸困难比较明显时,不适合进行用力呼吸和体力劳动,应注意休息,必要时吸氧;当需要进行不可避免的活动时,应该配合呼吸,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第二步:促进排痰(用力呼气,咳嗽训练)。
适用一般的病毒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不清楚),常破坏气道纤毛的运动,而气道纤毛的运动是排出肺部分泌物的重要机制,用力呼气可以促进纤毛运动,所以我们推荐存在痰液潴留时可以首选用力呼气的训练。
1.用力呼气。
经鼻缓慢进行中等深度吸气,用力哈气(想象手心很冷,往手心哈气以温暖手心),重复2次,然后进行呼吸控制3次,接着再缓慢进行深吸气,用力哈气,重复2次。过程中如有头晕等不适,应立刻暂停休息。
2.诱导式膈肌训练流程(无器械辅助)。
慢慢呼气,哈气样的呼出气体,越长越好,哈气结束。备注:关注自己的常规状态下的安静呼吸,频率低于日常,非运动状态下,练习呼吸不需要高频率,膈肌呼吸只是吸气频率略微快一点,连续快速吸气3次慢慢呼。
3.咳嗽训练。
当用力呼气后痰液达到大气道,则通过咳嗽排出。有效的咳嗽,由三步骤组成:
第一步,充分深吸气;
第二步,屏气;
第三步,用力咳嗽。
第三步:抗阻膈肌训练(扩张肺容量,促进气体交换)。
1.抗阻膈肌训练。
仰卧位,上腹加沙袋,沙袋重量以受试者吸气时较容易顶起为度,沙袋可以用水袋或米袋代替。呼吸方式与腹式呼吸一致,但腹部加压后,吸气肌在吸气过程做抗阻训练,有利于加强吸气肌肌力。
2.注意事项。
训练强度应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时间和阻力大小。注意防止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训练时间一般在5~20分钟,2~3次/天。
第四步:辅助排痰技术(呼吸通畅,辅助排痰)。
辅助排痰技术:体位引流、背部叩击、振颤(振颤仅在呼气时应用,深呼吸移动分泌物至大气道)、摇动、呼吸道湿化。
例如:
1.背部叩击。手掌屈成杯状,以腕力双手交替拍打胸壁,使该部位的痰被引流,应利用腕关节自然活动弯曲的力量。
2.注意事项。注意勿叩击骨突起处、脊椎骨及腰部以下。
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肺康复指导总注意事项:
1.取坐位或卧位,躯干直立,抬头挺胸,平视前方,肩外展,打开胸腔。
2.在室内做呼吸练习时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在进行肺康复呼吸训练时应远离人群,鼻吸口呼,自然均匀、有节律、深长适度,吸气后不宜长时间憋气。
4.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终止活动:自觉心悸;呼吸困难或气短加重;出现大汗、疼痛(胸痛、强烈头痛或强烈腹痛)或疲劳等不适。
5.每个动作10个为1组,一次可以做2~3组,每组间休息几分钟,每日2次左右。训练强度可以参考下面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表,保持在3分左右。或者如果有血氧仪,应保持在90%以上。
中医适宜技术
(一)拔罐法(古称“角法”)。
适用于偶有咳嗽、痰较多的患儿,常选用穴位有大椎、双肺俞、双脾俞。拔罐时注意避风。建议1岁以上婴幼儿使用;推荐三日一次,每次留罐时间3~5分钟为宜。
(二)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节体质、扶正祛邪作用,可增强婴幼儿体质,可指导家长自行操作,每日一次,每次约15~20分钟。推荐下列穴位与手法:
1.摩腹揉脐。
位置:全腹部,为面状穴,面积大。
操作:施术者用手掌摩或指端轻摩全腹,每次1~3分钟,约450次左右。小儿如平时大便干,按照顺时针方向摩动,大便稀用逆时针方向摩动。常规操作是是先顺后逆。
功效: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脾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尤适宜婴儿添加 辅食时期
2.捏脊。
位置:背部正中线(督脉两侧),从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为线状穴。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捻动捏之,称为捏脊。操作从长强穴开始,操作时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一般操作3~5遍。从第2遍开始,操作者可采用捏三次“重提”一次的手法(小于1岁婴儿不建议用“提”法),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加强疗效。
功效: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脾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振奋阳气,调节各脏腑的功能、补脾胃,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顺畅气血,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3.按揉足三里。
位置: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旁开1横指(同身寸)处,为点状穴。
操作:用双拇指端或食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操作200次-300次。
功效: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作用。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膳食指导
6-12月患儿以奶制品为主
6月以下患儿提倡继续母乳喂养
1岁以上应患儿清淡饮食,禁食煎炸、辛辣之品,少食油腻
肺脾气虚患儿可食山药、薏苡仁粥
肺热阴虚患儿可食百合、莲子粥
其他方法
1.保证睡眠充足
2.适当锻炼或活动
3.婴幼儿可行四肢被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