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9日,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敬杰作了题为《强化统筹 凝聚合力 推动贵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发言。张敬杰在交流发言中表示,近年来,贵州省中医药局按照国家中医药局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主动担当、强化统筹、锐意创新,全力实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贵州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新兴支柱。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抓实指示要求。省中医药局落实国家中医药局工作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指示要求,发挥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作用,打造交流展示中心,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大会;与张伯礼院士团队共建贵州关岭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推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深化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转化。二是抓牢政策制度。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13个省直部门、9个市州出台中医药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中医药产业项目“一图三清单”,将院士专家建议转化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关任务清单》。三是抓好机制建设。配优建强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工作机制,与省有关部门按照“有事碰头、无事不扰”原则会商式推进重点工作。
坚持合力攻坚,强化重点突破
一是做强“贵药”大品种。会同省有关部门启动大品种研究和遴选,打造贵天麻、贵薏苡、太子参等重点单品,着力优化种植规划,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建成贵州省中药质量追溯平台,入驻企业968家,可追溯面积163.09万亩、药材177种。建立“定制药园”定期评价和质量抽检机制,“定制药园”面积达51.63万亩。二是做优“贵药”大品牌。利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能力提升,帮助省内企业2个1.1类中药创新药申报。发布“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6项,支持实施中药材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示范项目,带动中医药产业创新性、数字化转型。启动“贵药膳”“贵药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贵药膳(饮)”餐厅8个。三是做好“贵药”标准化。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393个,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质量要求、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6个,“贵药膳”“贵药饮”团体通则等团体标准5个;启动5项中医药少数民族药地方标准编制。《中医药-淫羊藿》标准获ISO/TC249国际标准立项。
坚持“三个带动”,强化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企业带动,激发内生动力。实施贵州省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工程,遴选8个品种与中医药高校开展研发。举办2024年中药材产业推进大会、中医药康养产品企业洽谈会等活动。遴选16个少数民族药作为进《药典》重点培育品种,将12家中医药企业纳入2024年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建设中医药领域创新平台8个、团队7个。新备案中药制剂43个,中药配方颗粒产品上市备案达1452个。二是坚持文旅带动,促进融合发展。整合“9+2+2”特意性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资源,以6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串联9个中医药康养旅游集聚区;遴选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康养产业项目18个,提档升级森林康养基地8个;引入欧洲医疗水疗认证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温泉文旅康养品牌,促进“中医药+康旅”融合。连续举办“食药甄品 膳美贵州”为主题的“贵药膳”大赛、中医药文化市集,启动贵州省中医药膳药饮研究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推进“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三是坚持市场带动,畅通购销渠道。建立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绥阳山银花产地交易市场,建设中药材产地仓4个、中心仓1个。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设立“贵州馆”,举办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推动“贵药”走向全国。天麻、石斛等道地药材在“一码贵州”平台上线销售;建成贵州中药材(大健康)电商平台。组织省内企业参加2024健康中国(横琴)国际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推介“贵药”走向全国。
下一步,省中医药局将在国家中医药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晰发展定位,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做强大品种、做优大品牌、做好大健康,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实物化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为谱写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实践,交出更加优异的新时代答卷。